推动科技创新要形成新生态
说起科技创新,不得不提到一个词就是专利申请量,专利申请量代表一个地区科研的活跃度。吉林省去年专利申请量为1.2万多个,邻省黑龙江近3万个,辽宁近5万个,我们跟两个邻居比就有很大的差距。而山东11万个,江苏是全国第一,一年的申请量是43万多个。单从专利申请量的数字上看,吉林省的差距非常大。
以前常说吉林省是科教大省,坐拥中科院长春光机所、应化所、地理所,还有985、211高校,高校的总数很多。但是从质量上讲,吉林省还不能称为科技大省。
之所以数量占优而质量占弱,一个原因就是吉林省目前还没有具备较好的科技创新环境。南方的科技创新工作搞得好,主要是环境孕育出来的。吉林省的创新,应该从创新生态上来把握。创客和创新工场,不应该仅仅是简单的几张桌子加几杯咖啡,这仅仅是一个初级的形态。应该有一整套的创新生态,要做到有地点、有创意、有评估、有投资、有融资、有风投,这一系列的环境因素非常重要。
与此同时,科研的形态也非常重要。吉林省科研环境界限分明,企业是企业,高校是高校,科研单位是科研单位。而我们去南方学习时发现,很多发达地区出现了一种新型的融合的形态,他们叫“四不像”。比如深圳有个中科院创新发展研究院,既是企业也是高校,还在搞科研,融合了企业、高校和科研,这种形态就是一种新的形态。我们应该在创造氛围和创新生态上多下功夫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