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组织机构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公众参与 政策指引
科学生活创新圆梦—聚焦我省科技活动周 (吉林日报 6月6日)
发布时间: 2014-06-13 10:58:19 来源:

科学生活创新圆梦—聚焦我省科技活动周

 
    拿出你喜欢的图案,就可以通过3D打印机做出手机壳或者立体工艺品;一台小型“洋流发电机”利用潮汐能源就可以发电;带GPS定位功能的“自主飞行智能无人机”,可以航拍或执行特殊任务……在我省科技活动周主会场,琳琅满目的高科技成果竞相亮相。
    我省2014科技活动周于5月17日至24日在全省范围内举行,本届科技活动周以“科学生活、创新圆梦”为主题,由省科技厅、省委宣传部、省科协、省教育厅、省卫生厅、省国土资源厅、省文化厅、省卫生和计生委、省粮食局、省地震局、省气象局等部门共同主办。活动周期间,我省突出展示了一年来的科技创新重大成果,以科技博览、网络传播、竞赛活动、专题讲座、现场答疑、发放资料、专家咨询、影像播放、企业展示、项目介绍等形式,开展了群众性的科技宣传,对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强了科普,将高端的科技资源、科技场馆免费向社会开放,并开展了送科技人员下乡、进村、入社区等系列科技服务。白山市、通化市、辽源市等地也纷纷围绕食品安全、防震减灾、大众保健等主题,举办科技成果展示及科技惠民服务等系列活动,为广大市民送上丰盛的“科技大餐”。
    看创新,感受科技的魅力
    “哇,好逼真啊!”随着一只手模被从打印机中取出,围观人群中发出阵阵喝彩。在科技活动周主会场的成果展示区,一台神奇的机器前围满了参观者,这就是出自吉大科技园的高科技展品——智能型3D打印机,由来自吉林大学、重庆大学、东北大学的6个年轻人自主研发设计的。
    “它用起来非常简单,只要点鼠标即可一键打印,基本上5秒钟左右就可以打印出一件成品。”负责电子硬件的田崇文向众人介绍,“例如个人家装,只要从网上找一些图片,然后生成数据导入我们的软件里,就可以做出个性化的装饰品,比如按钮、墙壁开关、花瓶摆件等。还可以打印手机壳、儿童积木等,只要你有图案都可以轻松实现。”
    “目前,国外的相关产品要一二万美金1台,我们的产品仅需6千元左右,打印1个小工艺品的材料成本仅六七元左右。”项目负责人侯亮介绍道,如今,他们已经注册了公司,并入选了“2014年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”,正准备向市场化迈进。
    由东北师范大学带来的“洋流发电机”更多地关注于清洁能源的获得和利用。
    “我国沿海面积比较大,洋流很丰富,如今,这一资源还没有好好利用。”东北师范大学电气工程机械自动化学院学生张鹏伟介绍,“我们团队研发的洋流发电机,能源获得比较容易,又不会产生污染,如果将来能投入生产,将是很有效的清洁能源。”
    吉林农业大学开展了“物联网农业展示与体验”活动,通过物联网实物展览、实际参观讲解以及现场操作的方式,让参观者直观地体验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,感受农业智能化、信息化的便捷。
    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创新实验室研发的“可折叠式异形多功能飞行器”、“自主飞行智能无人机”等不但可以进行航拍、GPS定位,还可以完成实时视频数据传输,“比较适合在抗震救灾、极端天气、极端环境下运用。目前,市场上已经有售。”自动化专业的李丹丹自豪地告诉记者。
    除了集中展示这些奇思妙想的科技创新成果,科技活动周期间,我省许多高端的科技资源和众多科技场馆采取免费向社会开放、延长开馆时间、进行互动体验等方式,方便市民更多地了解科普知识,积极参与到科普活动中来。我省大中小学校的学生、各地的社区居民、科技爱好者等在科技活动周期间参观了地震科普馆、海洋科普馆、天文科普馆及青少年科普体验中心等,在互动式科普体验中感受科学的魅力。
    省自然博物馆、四平市博物馆、辽源市博物馆、梅河口市博物馆、珲春市博物馆、磐石市博物馆、镇赉县博物馆、乾安县博物馆、靖宇火山矿泉群地质博物馆、长白山自然博物馆联合开展了《生物启示与科技创新——仿生学的智慧》联展活动。
    省自然博物馆利用馆藏化石标本资源,组织“古生物化石探秘”展览,从不同角度、不同层面向公众普及古生物化石相关知识。长春大学开放量子保密通信实验室,我省部分高校、中小学校学生参观,亲身感受量子保密电话的运用。东北师范大学物理学院举办了天文知识展览,现场播放精彩的天文科教片,为天文爱好者答疑解惑。吉林农业大学开展“校园开放日”活动,开放了菌菜基地馆、小麦和玉米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、食药用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、农业现代化研究所等科研平台,对学校科学研究成果、科研实力进行集中展示。
    重科普,学习生活的科学
    “关于食用油的问题,大家应该关注一下它的提取方法,采用物理压榨方法的相对安全,采用化学浸取方法可能会有有机物的残留,对人体是直接有害的。”东北师范大学生物系老师姜丽丽正在给咨询者耐心讲解着,“油本身是不含基因片段的,是否转基因没有关系,更应注意看它的标签上所标识的提取方法。”说话间,前来咨询的市民们频频点头。
    在长春中医药大学的主会场,道路两侧排起了科普长廊,“用科技指导低碳生活”、“关注健康,远离雾霾”、“珍惜土地资源,转变发展方式”、“共同保护自然生态空间”等主题的科普展板,融科普性与趣味性于一体,图文并茂,吸引了众多目光。在医药展台前,来自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国家名老中医阎洪臣等专家,现场为市民义诊。
    活动周期间,省科技厅组织高校的专家学者以及大学生科普志愿者服务队,走向基层、走进社区、走进乡村,深入开展科普宣传。
    送科技进乡村。利用科技活动周的契机,省农委在榆树等地组织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宣传暨现场会。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所、省农机总站深入到九台、德惠、榆树等地开展科普宣传,并开通惠农科普宣传的微博和微信,方便农民向专家咨询。四平市针对农村留守儿童、城市农民工等群体,普及食品安全、应急避险、健康生活等科学知识。白山市组织农业专家开展农业种植、养殖知识咨询活动,并发放科技图书、期刊、宣传单等资料。通化市邀请农业专家结合今年春季特点,讲授春耕育苗、播种及病虫害防治知识,指导农民开展好备耕生产,并现场解答农民春耕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。九台市组织卫生局在乡镇组织相关医疗人员到社区、村屯开展健康教育、公共卫生、妇幼保健等方面的义诊活动。
    送科技进社区。省地震局与省科技厅联合,走进社区宣传防震减灾科普常识。长春中医药大学组成流动医疗服务车在省内学校、社区、乡村、企业,开展科学普及宣传和科技服务民生活动。吉林农大围绕食品安全和日常食品加工等,开展“食品科普知识进社区”活动,举办面点加工、冷饮制作、酸奶制作、食品安全宣讲,设立创业技能培训和食品安全问答平台。九台市图书馆利用共享工程资源,在多媒体室举办了“保护环境、低碳生活”知识讲座,为广大小学生宣传低碳环保理念。长春市南关区邀请专家、学者进行科普知识培训。长春师范大学开展PM2.5专题宣传,并组织校内专家举办环境保护知识讲座。省科协开展社区居民健康生活科普大讲堂、中医健康科普快车、科普大篷车等活动,传播健康生活理念。
    “以前,我主要是通过互联网了解食品安全等问题的,现在有了面对面地向专家咨询的机会,不能错过。”正在“透视转基因”的科普展板前认真观看的马先生告诉记者,“跟专家交谈后,我发现网上了解的和专家讲的还是有区别的。多举办这样的科学普及活动非常有必要。”

 

      
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网站通告 | 网站地图
版权所有:吉林省科学技术厅 联系方式:0431-88932119 吉ICP备10002019号
网站标识码:220000002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