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组织机构 新闻中心 政府信息公开 政务服务 公众参与 政策指引
探索点亮新生活——聚焦我省首届发明创造大赛部分获奖成果(吉林日报 1月18日)
发布时间: 2013-01-18 14:41:37 来源:

探索点亮新生活——聚焦我省首届发明创造大赛部分获奖成果

     利用新型稳定剂开发出的环保型防雾无滴棚膜,用于工业生产的大型结构件焊缝自主磨抛机器人,适合现代农业生产的自走式高秆作物喷药施肥机,既时尚美观又便捷实用的碳素远红外线电热器,令人耳目一新的LED全自动鞋灯……刚刚揭晓的我省首届发明创造大赛,带给我们很多惊喜。
    省委书记王儒林在全省科技创新大会上强调,要大力培育形成有利于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软环境,在吉林省全社会形成服务于科技创新的浓厚氛围。为落实王儒林同志讲话精神,促进我省专利申请质量和数量的快速提升,全面提高自主品牌产品设计和创新能力,省科技厅和省科协日前联合举办了吉林省首届发明创造大赛。从下发大赛通知到评选揭晓,大赛组委会共征集到480项科技成果,且90%以上为授权专利或已申请专利。这些成果,既有来自于高校、科研院所的职务发明,也有企业自主研发的新产品,还有非职务发明人关于生活的一些奇思妙想。
    现在就让记者带你走近部分获奖成果,感受智慧的力量和探索的新奇,以及正发生在我们身边的那些改变。
    企业创造眼光独到
    此次大赛,共有18家企业获奖。这些获奖成果均来自于生产实际,且有着很好的创新性和实用性。
    白山市喜丰塑业有限公司申报的成果——“环保型聚氯乙烯防雾无滴棚膜”获得大赛一等奖。发明人李炳君告诉记者,这是企业自主研发的环境友好型棚膜产品。
    为啥说是环境友好型呢?原因就在稳定剂的使用上。农用棚膜的主要材料为聚氯乙烯,传统的棚膜一般都是用重金属盐类作为热稳定剂,但时间长了,棚膜中的重金属会与水分一起流失,残留和积累在土壤中,对环境造成污染,对人体形成危害。而喜丰公司研发生产的环保型棚膜,采用钡锌复合稳定剂,稳定剂自身不存在毒性,有利于改善种植环境,并在蔬菜种植过程中确保食品安全。
    喜丰公司的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不仅贴紧市场需求,而且关注社会效益,摘得大奖,可谓实至名归。
    记者见到吉林华阳电力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“碳素远红外线电热器”时,着实被震了一下。这分明就是一幅山水画嘛,哪里想到这是一幅会发热的画,更确切地说,是被伪装成画的取暖设施。
    发明人郑敬秀告诉记者,“画板”里面其实布满了碳素远红外发热线,该企业的这项发明,填补了碳素生产领域的一项国内空白。外表喷涂山水画,主要是在满足取暖的同时,还可以作为艺术品装饰房间。
    记者凑近细瞧,画内风景怡人,画外热力袭人。“无毒、无味、无污染,通电发热时还会释放出远红外线,能够促进血液循环、延缓衰老呢。”郑敬秀的介绍很吸引人,下一个冬天,咱也买一个画式电暖气挂挂。
    职务发明紧盯行情
    高校、科研单位此次获奖居多。这些成果不仅体现了较高的创新性,而且面向实际生产中的难题,紧盯市场行情,尤为让人欣慰。
    吉林大学申报的成果“大型结构件焊缝自主磨抛机器人”获得一等奖。这项发明成果如能顺利转化,它所带来的变化将是革命性的。
    火车、地铁、城市轻轨、轮船和飞机等机体表面一般由分块的构件通过拼接后焊接成型。现阶段用于自动化焊接的机器人技术已相对较为成熟,但是对于焊接后焊缝的磨抛处理,目前还停留在手工作业的水平。手工磨抛处理,生产效率低、劳动强度大,且加工精度、一致性难以保证。
    “大型结构件焊缝自主磨抛机器人”利用双CCD图像传感器进行焊缝视觉识别与跟踪,磨抛余量自动测量,通过视觉伺服与磨抛作业协调控制,实现焊缝磨抛的自动化。
    该成果的第一发明人张雷告诉记者,轨道客车需求量的激增,对其制造技术提出了新的挑战。焊缝磨抛处理实现自动化作业,将大幅缩短车体制造周期,这也是他们开展该项研究的一个初衷。
    省农科院的获奖成果——“自走式高秆作物喷药施肥机”也是紧盯农业生产实际。玉米、高粱等高秆作物生育中后期因植株高大,普通机械无法下地作业。而省农科院自主研制出的这款机械,集施肥喷药于一体,实现了农机与农艺的完美结合,高构架,整机与横梁都不伤植株,有效解决了作物中后期病虫害防治与施肥的机械化作业难题,提高了肥药利用率,促进了粮食稳产增产。
    “2010年以来,我们先后生产了60台样机,在东北三省、内蒙古、河北、山东、河南等地试验与生产应用,经济效益相当可观。”该成果主要发明人卢景忠研究员对记者说。
    “草根”发明衣食住行
    为培养全民创新意识,鼓励更多普通人参与到小发明、小制作中来,此次大赛对“草根”发明人即非职务发明人申报的作品进行了详细论证,并对其中有创意、有想法的发明给予了优先评奖。
    “草根”发明最显著的特点,就是大多来自对居家旅行、日常生活的发现与探索。都说“打虎亲兄弟,上阵父子兵”,长春市民孟宪刚、孟威父子俩共同发明并申报的“LED全自动鞋灯”还真是让人眼前一亮。
    啥是鞋灯呢?孟威告诉记者,夜里去卫生间,先要摸黑去找开关,容易碰到墙壁、门或其他物品,极不方便。打开灯,时常惊醒他人,影响他人休息。夜间行走,不熟悉路况,也容易跌倒受伤。针对这些问题,他与父亲一起研究,发明了粘在鞋上能够通过感光、感震照明的鞋灯。
    记者拿着大衣纽扣大小的鞋灯来到暗处,鞋灯瞬间自动点亮,走到亮处,鞋灯又自动熄灭,确实很有创意。父子俩将LED全自动鞋灯起名“梦想牌”,进行了小批量生产,一盏鞋灯的成本为2.5元。“鞋灯里的电池使用寿命为3年至5年,如果人人都在自己的拖鞋上安上鞋灯,光晚上起夜不用点灯就得省多少电啊!”孟威的话也让记者很有感触,希望这个节能产品能够引起关注,早日进入流通领域。
    吉林市民张韬发明的“防冻雨水活管”,辽源市民唐立军发明的“笔记本电脑上的新型USB插口”,长春市民侯企东发明的“汽车左右外后视监控组合镜”等等,均来源于对生活的发现与思考,让我们不得不感慨发明创造的无处不在。
    发明创造离不开人的奇思妙想,每个人都是科技创新的生力军、社会进步的推动力。用心感悟生活,用智慧改变生活,你不经意间的灵光一闪,也许将会引领下一次的技术革命。

      
关于我们 | 联系我们 | 网站通告 | 网站地图
版权所有:吉林省科学技术厅 联系方式:0431-88932119 吉ICP备10002019号
网站标识码:2200000020